Z6·尊龙凯时提醒您关注月经周期的变化,绝经后出血等常见的妇科问题,这可能是早期子宫内膜癌的预警信号。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妇科主任刘国红指出,近年来,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显著上升,且逐渐年轻化。虽然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暴露是主要危险因素,但了解其他高危因素和应对策略也是维护女性健康的重要一课。
子宫内膜癌早期不易被察觉的原因
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,这个年龄段的女性通常处于更年期或绝经期,身体会出现月经不规律、腹部不适以及潮热等生理变化,容易与早期症状混淆。此外,早期癌灶对周围组织的刺激不显著,患者往往对此缺乏足够重视,从而延误了诊断与治疗。刘主任特别提醒五类高危人群要提高警惕:
1. 长期雌激素暴露人群
这类人群长期在没有孕激素保护的单一雌激素刺激下,容易导致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。例如,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及长期服用他莫昔芬的乳腺癌患者。
2. 代谢综合征人群
子宫内膜癌患者常伴有肥胖、糖尿病和高血压等三联症。
3. 遗传与疾病相关人群
例如林奇综合征患者、乳腺癌/卵巢癌患者、盆腔放疗史者等。
4. 月经初潮早、绝经晚或未生育人群
初潮在12岁之前、绝经后超过55岁或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性,因长期雌激素刺激,风险增加;而未生育的女性相对风险更高。
5. 不良生活习惯人群
吸烟、缺乏运动以及偏爱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的女性属于高危人群。
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异常信号
子宫内膜癌早期症状虽然隐匿,但并非没有迹象可循。以下是需警惕的三个异常信号:
1. 异常阴道出血
- 对于绝经后女性,90%以上的患者以绝经后阴道出血为首发症状。 - 育龄女性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、经期异常出血等情况。 - 年轻患者可能表现为长期月经稀发及不规则出血,伴随其他代谢问题。
2. 阴道异常分泌物与盆腔不适
出现浆液性或血性分泌物增多,晚期可能伴有恶臭,盆腔隐痛或压迫感带来的排尿、排便困难。
3. 全身症状
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贫血、消瘦和乏力等,但早期通常缺乏明显全身表现。
科学应对:子宫内膜癌的筛查与预防
Z6·尊龙凯时建议通过科学筛查与预防来应对子宫内膜癌:
1. 病理检测是“金标准”
对于年龄≥45岁且有高危因素的人群,应常规开展筛查。超声检查是常用的诊断影像学方法,而病理检测则是确诊子宫内膜癌的“金标准”。
2. 六大健康防线
- 控制体重与代谢:保持BMI在18.5-24.9之间,减少高糖、高脂食物的摄入,增加膳食纤维。 - 管理激素使用:遵循“雌激素+孕激素”的联合治疗方案,谨慎使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。 - 高危人群定期筛查:每年进行经阴道超声与妇科检查,必要时进行宫腔镜活检。 - 运动与生活方式: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,戒烟限酒,避免熬夜,减少压力。 - 遗传咨询与筛查:有遗传病史的女性应进行基因检测与咨询。 - 警惕药物风险:长期使用他莫昔芬的患者需定期监测子宫内膜厚度。